自生动态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特征:《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09期
自生动态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特征
熊江磊 傅大放 段文松 杜二虎
【摘要】:利用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对自生动态膜形成过程中的结构特征及阻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启动10 min后出水浊度即小于5 NTU,后期的出水浊度始终保持在2 NTU以下。自生动态膜的形成可分为3个阶段:①镶嵌快滤阶段——污泥絮体镶嵌于无纺布纤维丝之间,平均当量孔径为数十微米,膜阻力为(0.395~0.88)×109 m-1,出水中仍有较多颗粒;②网状覆盖阶段——滤饼层表面呈网状分布,膜孔径在2.78~6.49μm之间,孔隙率高达36.1%~40.2%,阻力为(2.74~3.77)×109 m-1,出水水质较好,微生物增殖和小颗粒堵塞为孔径缩小的主要原因;③膜孔堵塞阶段——平均当量孔径缩小至0.97μm,孔隙率降为21.7%,阻力突增至2.26×1010 m-1,微生物增殖和小颗粒堵塞仍是导致其孔径缩小的主要原因。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市政工程系;
【关键词】:
自生动态膜 动态膜结构 膜阻力
【分类号】:X703
【正文快照】: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是用廉价的微网材料代替膜生物反应器中的超/微滤膜组件,利用微网材料上形成的动态膜实现膜过滤功能的一种工艺,具有造价低、处理效果好、操作费用低等优点[1~4]。国内外学者对动态膜的处理效果、运行参数、阻力特性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5~7],但动态膜的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