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雄村大型铜金矿床的特征、成因和动力学背景 The Xiongcun Copper-gold Deposit in Tibet: Characteristi
西藏雄村大型铜金矿床的特征、成因和动力学背景
The Xiongcun Copper-gold Deposit in Tibet: Characteristics, Genesis, and Geodynamic Application
详细的蚀变矿化特征剖析揭示;雄村矿床的矿化样式可明显地区分为两种类型,即早期的细脉浸染状Cu-Au矿化和晚期的脉型金(银)-多金属矿化.早期细脉浸染状矿化的蚀变组合为:(钠长石化)-钾硅酸盐蚀变(局部)-红柱石化-广泛的绢英岩化-绿泥石化(青磐岩化?);晚期脉型金(银)-多金属矿化蚀变组合为:强烈硅化-绿泥石化-高岭石化.蚀变矿化组合、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及稳定同位素(H、O、S)组成揭示,早期细脉浸染状Cu-Au矿化可能属于未发育成熟的斑岩型矿化,晚期脉型金(银)-多金属矿化为介于高硫型与低硫型之间的过渡型浅成热液矿化.雄村矿床可能为一套生矿床,是未发育成熟的斑岩型矿化与浅成热液型矿化套生的产物;成矿流体组成上的一致性,表明套生的两期矿化可能属于同一热液体系的两个连续的矿化阶段,只是在两个矿化阶段成矿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热液绢云母40Ar/39Ar测年和似伟晶岩脉中的钾长石K-Ar 测年,表明雄村成矿系统形成于47.62±0.7 Ma~38.11±0.9 Ma间,与喜马拉雅椙嗖馗咴焐酱52~40 Ma间歇性松弛或N-S向伸展有关;但雄村矿床的最终套生定位,与造山带40~38 Ma间的强烈挤压隆升有关.
- 作 者:
徐文艺
曲晓明
侯增谦
杨竹森
潘凤雏
崔艳合
陈伟十
杨丹
连玉
XU Wenyi
QU Xiaoming
HOU Zengqian
YANG Zhusen
PAN Fengchu
CUI Yanhe
CHEN Weishi
YANG Dan
LIAN Yu
- 作者单位:徐文艺,崔艳合,陈伟十,杨丹,连玉,XU Wenyi,CUI Yanhe,CHEN Weishi,YANG Dan,LIAN Yu(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曲晓明,杨竹森,QU Xiaoming,YANG Zhusen(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侯增谦,HOU Zengqian(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潘凤雏,PAN Fengchu(西藏地质调查研究院,拉萨,850000)- 刊 名:地质学报 ISTIC PKU
- 英文刊名:ACTA GEOLOGICA SINICA
- 年,卷(期):2006 80(9)
- 分类号:P5
- 关键词: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 雄村 套生矿床 40Ar/39Ar测年
- 机标关键词:西藏铜金矿床特征剖析成因多金属矿化绿泥石化蚀变组合矿化阶段发育成熟细脉浸染成矿斑岩型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流体组成系统形成喜马拉雅伟晶岩脉热液体系
-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作者单位:徐文艺,崔艳合,陈伟十,杨丹,连玉,XU Wenyi,CUI Yanhe,CHEN Weishi,YANG Dan,LIAN Yu(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